侯君集:从开国功臣到谋逆之臣的传奇人生 侯君集,这位唐贞观年间的风云人物,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十七位的开国元勋惠州股票配资,其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他凭借参与政变登上权力巅峰,最终又因谋反获罪伏诛,正应了那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古语。
侯君集(?-643年),字君集,出身于豳州三水县(今陕西省旬邑县)的官宦世家。其祖父侯植曾任北周平州刺史,显赫的家世为他日后步入仕途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位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将领,以其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才能,在唐初政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玄武门之变:命运的转折点 武德九年(626年)那个炎热的夏季,长安城内暗流涌动。时年三十出头的侯君集敏锐地察觉到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六月初四这天清晨,他身着铠甲,率领精锐埋伏在玄武门外。当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车驾缓缓驶入宫门时,侯君集与尉迟敬德等人突然杀出,配合李世民完成了这场震惊朝野的政变。 政变成功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同年八月即位,改元贞观。在这场权力更迭中,侯君集因功被擢为左卫将军,封潞国公,不久又升任右卫大将军。站在太极殿前接受封赏时,这位年轻的将领或许不会想到,这次成功的冒险将成为他日后飞黄腾达的起点,也埋下了他最终覆灭的祸根。 二、西征建功:走向权力巅峰 贞观九年(635年)春,西北边境传来吐谷浑可汗伏允屡犯边境的消息。唐太宗李世民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与李道宗为副将,统率十万大军西征。在漫天风沙中,侯君集率领精锐骑兵穿越祁连山,冒着六月飞雪的奇寒天气,连续追击两千余里。在逻真谷的遭遇战中,他身先士卒,大破敌军;在星宿川的夜袭中,他巧设埋伏,斩获无数。当大军抵达积玉山时,望着黄河源头奔腾的雪水,这位铁血将领也不禁为眼前的壮丽景象所震撼。 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再次挂帅西征,这次的目标是西域强国高昌。他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仅用半年时间就攻破高昌都城。然而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他不仅将高昌王室珍宝据为己有,还纵容部下劫掠。班师回朝后,这些不法行为被人揭发,唐太宗念其战功,仅作薄惩。但这次事件让侯君集心生怨怼,也为日后的谋反埋下了伏笔。 三、谋反伏诛:英雄末路 贞观十七年(643年),因太子李承乾地位不稳,侯君集通过女婿贺兰楚石与太子搭上关系。在东宫密室中,烛光摇曳,侯君集向年轻的太子展示了一幅精心绘制的长安城防图,信誓旦旦地表示可以助其夺取帝位。然而这次谋反很快败露,当禁军冲入侯府时,这位曾经叱咤沙场的名将正在书房擦拭他的宝剑。 在最后的审判中,唐太宗曾想网开一面,但群臣力谏其罪不可赦。行刑那天,长安城阴云密布,侯君集身着白色囚衣,在刑场上回顾自己大起大落的一生。随着刀光闪过,这位参与缔造贞观盛世的功臣,最终倒在了自己野心的血泊之中。其家眷被流放岭南,曾经显赫一时的侯氏家族就此没落。 侯君集的一生,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权力场中的残酷真相。他以谋反起家,又以谋反殒命,其传奇经历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在凌烟阁的画像中,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仍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往事。 发布于:天津市英赫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