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巴基斯坦是否采购中国歼-35A隐身战斗机的消息引发了军迷的广泛讨论。多家国际媒体曾报道称,巴基斯坦将采购40架歼-35A,并预计在2025年底开始交付。这些报道还披露,相关合同已签署正规股票配资官网,歼-35A将配备新型霹雳-17远程空对空导弹,成为巴基斯坦空军的未来核心武器。对于军迷们而言,这无疑是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
然而,正当大家满怀期待时,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在青岛参加上合组织防长会议时,亲口否认了这一消息。他明确表示:“中国将在2026年不会向我们交付歼-35,这些只是媒体的猜测。”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扑灭了许多人对“巴铁一飞冲天”的美好憧憬。然而,阿西夫的否认真的是“彻底”的吗?若仔细琢磨他的措辞和语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隐藏着微妙的暗示。
阿西夫的原话表明,他仅仅提到“2026年不会交付”,但他并没有明确否认“是否已签署订单”或“是否有采购意向”。这与以往官员在面对类似问题时的完全否定不同,他的回答更像是在给外界留出余地,暗示“我们或许已经在谈,但具体的时间表尚未敲定”。这类含糊其辞的回应,通常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军购项目尚未最终达成协议,双方仍在就具体细节、交货时间和价格进行磋商;二是为了避免激怒第三方(尤其是印度和美国),采取低调隐晦的策略。
展开剩余69%事实上,巴基斯坦购买中国歼-10CE战机的过程也与此类似。早在签署正式合同之前,媒体曾多次报道“即将成交”的消息,而巴方一直保持沉默,直到歼-10CE战机实际抵达伊斯兰堡,才正式宣布了采购的消息。随着2024年珠海航展上歼-35首次亮相,这款具有高度隐身能力的中国双发中型战机迅速成为全球军事圈的焦点。歼-35不仅具备与F-35类似的布局,还拥有卓越的电子战能力、隐身性和远程打击能力,因此被誉为中国版“航母猎手”。
巴基斯坦之所以对歼-35A产生浓厚兴趣,背后有两个主要动因。首先是实战需求,2025年5月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成功击落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这场战斗彻底打破了“西方高端武器碾压中国装备”的偏见,极大提升了巴方对中国战机的信心。其次,印度空军正计划采购F-35或苏-57等隐身战机,如果巴基斯坦在五代机领域缺乏动作,未来十年可能陷入技术代差的困境。因此,采购隐身战机已成为巴基斯坦空军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在这种背景下,歼-35无疑成为唯一可行的选择,其性价比和政治兼容性显然远超F-35和苏-57。
尽管巴基斯坦已表现出明确的采购意向,但阿西夫为何仍公开否认?其中的原因可归结为三点:一是为了稳定对外关系,巴基斯坦仍需维持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平衡。此时若高调宣布购买中国的五代机,可能会引起美方的反应,进一步限制F-16的维护支持或经济援助。二是舆论控制,军购属于国家安全层面的敏感事务,过早泄露消息可能会引发外部压力或干扰,影响谈判进程。三是为了争取更大的议价空间,通过“否认”一方面可以拖延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向中国方面传达“我们还在比较其他选项”,希望在价格或技术上获得更多的优惠。因此,巴基斯坦防长的“否认”实际上更像是一种策略性举动。
尽管歼-35在技术上具备了出口的潜力,但是否最终能够进入巴基斯坦空军的服役,还需考虑多个前提条件。首先,歼-35目前仍处于低速生产阶段,优先保障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和空军新型部队的需求,预计到2027年之前难以腾出足够的生产能力供外销。其次,歼-35配备了多种敏感的电子设备和数据链系统,若要出口巴基斯坦,中国必须慎重评估其防泄密能力,确保技术不会外泄给第三方国家。此外,中国还需评估这一军事合作对南亚地区战略稳定性的影响,避免引发印度方面的过激反应,导致南亚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综上所述,歼-35的出口并非一项简单的“下订单交货”事项,而是一个涉及多方考量、谨慎推进的复杂过程。
虽然目前歼-35是否能成为巴基斯坦空军的“隐身王牌”尚无定论,但从巴基斯坦的需求、舆论走向及中巴关系的角度来看,歼-35最终进入巴空军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如今的否认,或许只是走程序、做准备工作的一部分,类似当年歼-10CE的情形。正如网友所调侃的:“现在就看巴铁是否准备好了‘真金白银’,我们是否能够腾出手来。”
发布于:天津市英赫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